《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对外发布,2025年和2035年的污水资源化目标浮出水面。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到2035年要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需要加快污水资源化的价格改革进程,制定相应的污水资源化等级标准,打破区域行政垄断壁垒。
迫在眉睫
“城镇化率每增加1%,城镇生活用水将增加16.7亿立方米,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期,仅城镇生活用水就将增加250亿立方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赵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量高达750亿立方米,随着人口增长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污水排放量仍会持续增加。
采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膜技术的污水处理厂遍布全国各地,北京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剑平对本报记者坦言,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推算,2019年我国是60吨水支撑1万元的GDP增长,同时排放出一定的COD和氨氮,由于目前我国的水环境已经没有能力接受和消纳污染物的排放,需要通过创新技术,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而只有从污水到水再到水资源,才算是污水资源化,才有价值体现。
当前我国再生水利用量不到城镇污水排放量的15%,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资源与环境业务部原主任朱黎阳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导意见》将为污水资源化利用提供“顶层设计-实施方案-试点示范-重点工程-体制机制-市场调节-监督管理”全流程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对推进我国各地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剑平表示,我国面临资源性缺水,人均水资源量少,水资源分配存在地域性不均,污水资源化可实现就地造水,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可以节省输水费用,同时比海水淡化经济,也不必建设大型调水工程。建议对水资源相对丰富、水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水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提标排放,确保污染物排放在水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对水资源短缺地区,污水厂是水源地。
价改待提速
《指导意见》提出国家层面应完善多种用途的分级水质标准,鼓励各地探索制定差异化排放标准,完善规范取水、排污管理制度。
朱黎阳建议,加快制定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的标准,研究修订不同用途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提高各标准间的协同性和互补性。地方层面也针对不同流域制定差别化的标准体系,探索分阶段、分目标、分层次的污水资源化利用,不搞“一刀切”。
文剑平坦言,当前开展污水资源化,行业亟待突破的难点和问题,一是各地要提高市场开放程度,引入正常的市场化竞争,打破地区垄断的局面;二是制定相应的污水资源化等级标准,并提出指导价。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胡洪营对本报记者分析,激励机制和监管体制不完善,再生水价格机制不完善,缺少合理的收费和激励机制,导致企业对再生水用于生态环境补水的积极性不高。缺少污水资源化利用目标确定机制,监督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规划目标难达成。
赵勇指出,污水资源化具有鲜明的公益性特征,国家应在项目融资、收费制度、财政补贴、政策机制等方面予以扶持,同时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发挥水价杠杆的作用,并建立与不同回用目标和不同区域特点相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可负担的多层次污水资源化技术供给体系,完善针对各类回用目标水的相关标准体系。
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研发的MB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和“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同时解决了水环境污染和短缺问题。文剑平认为,在污水资源化技术领域,建议设计和培育协同科技创新产学研共同体,逐步开发形成针对不同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化、系列化产品。同时,加强水处理装备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国产化率和质量档次,提升自主品牌市场认可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